新利体育吴晓波评述中国家具业大势
发布时间:2023-07-06 03:47:55点击:
新利体育新利体育新利体育新利体育日前,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与一众家具企业总裁热聊家具业大势。吴晓波因为年初的一篇关于日本马桶盖的文章而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有企业愿出900万请他作形象代言。
讲到宏观经济这块,我讲讲前段时间我参加的总理座谈会上总理和各位专家的一个看法。宏观经济还是处在发展的通道之中。总理说他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很多牌。在产业经济层面,实体经济的转型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中央判断中国现在处在一个通货紧缩的阶段,时长在未来5年之内。未来5年也是一个全球经济紧缩的周期。既然经济处于紧缩周期,各国政府的办法就是量化宽松。大家看到去年欧元、日元、南美的货币贬值都很厉害,这其实是一个反映。
我们现在处在资产泡沫的周期,未来两三年应该是一个中国的资产泡沫期,这一段时间,现在一些私企的老板要尽快把自己的资产证券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一定要尽快把资产证券化。欧洲的并购案,未来在中国会大规模发生。并购发生的时候,市场第一位和第二位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有多少钱砸进去。现在政府大规模推动,因为资产泡沫在变大,实体经济的整个的发展是跟不上资产的泡沫化,每年能够获利多少呢?赶不上这个泡沫化。从战略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事情,尽快两三年内让自己的资产泡沫化。在这一轮的资产泡沫化的过程中,可以站在一个泡沫的高点上迎接下一轮的竞争。互联网转型该不该做?还得做。我们的产品升级还得做,品牌还得做,这些都是必须干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将是一个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的国家,在这一轮里会出现N多的巨富,5年之后“互联网+”完成一次传统制造业彻底的洗牌,新的行业巨头以自动化的方式出现,这是正在发生的一个大的事情。而且我认为这个应该是一次良性的泡沫化过程,这一次还是比较建设性的一个过程。
我们这个行业是处在一个高增长型的阶段,我之前在文章里写过中国价廉物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家具业,最大的一个倾向是中产阶级已经慢慢崛起,大家愿意为性能、为好的产品买单。中国制造的一个大的问题是产品雷同,见了面就杀价格。现在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已经慢慢会去重新思考自己在行业中的差异性,思考怎么应对中产阶级,或者是资产阶级。我昨天去了慕思,一个床垫卖8万,10万,30万,你以前难以想象怎么可能为这个来买单,现在想想我都有可能为几十万的床买单的。整个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崛起,是内需市场的爆发点。
另外一个现象我觉得在家居行业已经发生了,就是圈层化的问题。未来所有的品牌都是有圈层的,各行业之间都会形成圈层之间的竞合关系。1亿净资产收入的人,你去调查,它的品牌有很大的雷同性;1千万资产的人又有很大的雷同性。60后喜欢某一个品牌,85后喜欢某一个品牌。人们因为收入、知识水准和年龄形成了不同的圈层,在不同圈层里有不同的品牌。我认为在家居行业里未来很可能是没有大众品牌的,某一类品牌只服务某一类人。
问题三:“互联网对于家居业转型的意义何在?家居企业如何真正与互联网+接轨?”
我们有一段时间是被互联网干扰。BAT起来之后整个世界扁平化了,以前很多的生意模式被改变了,消费者的关系被改变了,对于传统制造业,如家电业和服饰业造成的冲击很大,大家要转型了,在天猫等电商平台开店。
互联网转型只是变化的一部分,互联网会带来丝经济的繁荣,我们大家感觉到丝经济的繁荣。互联网改变着传统企业的命运,大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互联网转型怎么转,变成了一个大问号。我现在认为家居业能够积极地应对这个变化的最根本的手段还是把产品的差异性做出来,做出最好的产品。
应对“互联网+”并不是要捐钱给BAT,开一些店,我认为不是这样一个过程,我认为转型升级这四个字对于今天的制造业来说是非常真实的,转型就是应对互联网信息化对我们带来的冲击,这个冲击绝对不仅仅是渠道冲击,一定是整个生产联合系统的改造。
首先不要被互联网冲昏了,一个大浪打过来,晕头转向了。我认为做企业的根本一定是没有错,我写马桶盖最大的体会,产品是真实的,只要产品是好的,在四五年左右的时间,一个经济周期里,我们可以完成互联网化的转型。而且这一轮互联网转型的冲击浪潮不会是永远的,就是一个阶段性的,今天阿里巴巴淘宝的利润是44.8%,5年之后,我认为它的利润率肯定在20%以内,如果它还是44.8%的话,只能说明我们各位太无能了。它的利润一定会被打下来的,20%我都认为是偏高的。这种互联网企业15%左右的利润率了不起了,为什么是44.8%?都是我们大家付出的学费。它的利润的下降是我们转型成功的结果。马云现在在做物流,菜鸟物流可能会提高市场份额,马云布的是系统性的局。它的利润下降是我们不断熟悉这个战场的过程,这一轮转型可能在4到5年之内完成。
问题四:“对于制造企业和制造业的品牌,怎么才算转型升级,转型的方向是什么?”
我认为沙发企业怎么转,服装企业怎么转,电器企业怎么转,洁具企业怎么转,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是一个共性问题,涉及到企业经营的三个基本的要素。
第一是定价要素。你说转型升级,怎么说我转型升级成功了?第一是定价。定价必须要和成本脱钩。你做一个沙发花了多少成本,和你卖给消费者必须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必然打价格战,怎么操作是你的事情。
第二是消费者关系。原来的消费者关系都是单向的,我生产出来之后给你,我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吸引。未来你跟消费者的关系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互动关系,至于怎么建设是你的事情。
第三就是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是一个定制化的问题。未来在任何行业定制都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普适性的问题,就是定价、消费者关系和生产线,这三条都能够做到,就是一个企业转型升级了。
我对中国品牌走出去一直以来持比较疑虑的态度。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快销品和耐用消费品在欧美主流市场成功的案例没有一个。华为不能算,是设备供应商,只要招标就可以,除此之外是没有成功的。如果各位要打欧美主流市场,是很危险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有机会的,中国的彩电和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很好卖,东西便宜啊。发达国家是比较困难的,这么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崛起的时候没有形成自己的形象。我认为本土市场还是一个最最肥沃的市场。
中国现在的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迷信已经比以前降低很多了,15年前我们买空调,最好的最贵的是三菱空调,最贵的电视机是索尼,今天我们还会去买索尼电视机吗?不会。
而空调我们会买美的和格力。这说明在白电和黑电领域里,我们已经完全地超越国际品牌了。所以天大的品牌跟我都没有关系。我们为什么用苹果手机?大家还是认为它性能好。
我认为产品会说话。在“中产阶级以上”的市场上,认为消费者是傻瓜的企业家一定是天下最大的傻瓜。所以,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有绝对的自信,消费者不会因为你是国货而不买你的产品,这个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崇洋的事情,至少在“中产阶级以上”,在很多品类里面已经不存在了,这个信心一定要有。
问题六:“多品牌是否应该在同一个母品牌下背书子品牌,企业应该如何处理母品牌与子品牌的关系?”
关于多品牌和子品牌的问题,我认为关键问题还是渠道成本,渠道成本是很关键的,品牌背后是渠道问题。我在十多年前写过饮料行业的书,叫做非常营销,是讲娃哈哈的渠道建设。十几年前,2002年还是2001年的时候,我们研究娃哈哈的时候,发现只要是跟它的食品和饮料渠道有关的子品牌,全部可以快速地成长,跟这个渠道无关的品牌全部衰弱,娃哈哈做过童装和洗涤用品,但是都不行。但是只要做什么水,什么奶,都可以成功,这背后是有渠道成本的问题。如果做多品牌,子品牌,它的概念是在一个渠道,而不是在于品牌和总品牌的关联度,这个没有关系。但是长期以后,我认为品牌的单独运营和特性是特别关键的。在未来的年代里,品牌的联想边界是存在的,比如最近碰到张瑞敏,他跟我讲,他们做了一个产品,一个笔记本电脑叫做雷神,京东也跟我讲过这个故事,当年一个团队做雷神,跟京东谈,京东坚决反对海尔的笔记本电脑新利体育,他们调研说,海尔基本上是白电的代名词,做笔记本电脑完全没有价值。这就是品牌,很多人不知道雷神是海尔做的,他能够做到,就是团队的能力,这是一个渠道成本的问题。